当前位置:首页
  • 陵园简介

民族英雄——17岁的少年赵书策

发表时间 [2016/8/2]    点击次数 [952]

每位路过招远市金岭镇赵书策村(原名赵家沟村)村口的人,都会被一座矗立的“民族英雄”纪念碑所吸引,它就是1945年9月25日,招远、招北两县政府为少年赵书策敬立的。
赵家沟村,四周群山环抱,因便于隐蔽,抗战时期,西海兵工厂、北海银行等机关曾在该村驻过。
1926年,赵书策就出生在这个不足百户的小山村里,他14岁辍学务农,15岁参加革命,担任村儿童团长,16岁任村青救会会长,1943年17岁的赵书策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41年春天,15岁的儿童团长赵书策,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查路条,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。
1942年秋初的一个晚上,赵书策和4名民兵带着斧头,乘着夜色,步行20多里路来到蚕庄张家岭,砍到敌人的电线杆,然后把电线缠在身上。天亮前,他和伙伴把100多斤的电线送到了驻本村的西海兵工厂。
1943年4月,驻在赵家沟村的北海银行接到上级指示,奉命隐藏北海币。午夜,赵书策跟着村支部书记来到北海银行,和银行的同志一起把未印制好的20万元北海币运到于家顶,埋于石垛,又把已经印制好的8万元藏到了自家的地瓜窖子。为了这28万元的北海币,赵书策日夜警戒,整整四个晚上没睡觉,一直到上级把钱取走,他才如释重负。在以后的对敌斗争中,赵书策革命意志坚定,勇敢坚强,有勇有谋,17岁时,经华山区委书记介绍,党组织破格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1943年9月25日拂晓,由于汉奸告密,驻招远城里的日伪军出动大队人马,企图包抄赵家沟。情况万分危机!正在村外放哨的赵书策发现敌情后,立即跑回村,向驻赵家沟的兵工厂、北海银行报告。为了掩护兵工厂、北海银行和乡亲们的转移,他只身来到村南月牙河,向山头扔出了一颗手榴弹,吸引住了敌人。敌人立刻黑压压的向他扑来,他又扔出了手中仅剩的一颗手榴弹。就在这时,一颗罪恶的子弹射进了他的后背。赵书策用年轻的生命为兵工厂、北海银行的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。
    1945年9月25日,招远、招北两县政府在赵家沟村东耩上召开万人纪念大会,为赵书策立起了一座纪念碑,并授予他“民族英雄”的称号,同时,将赵家沟村改名为“赵书策”村,以志纪念。纪念碑正面刻有“民族英雄”4个大字,背面刻有赵书策烈士生平事迹简介。

鲁公网安备 37068502000188号